>> 首页 >> 师生天地 >> 教师之窗 >> 名师风采 >> 文章正文
三十三载苦心诣,我以我血育新人——记四川省威远中学特级教师、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 孙义彬
发表时间:2008-3-25 19:31:21 来源:威远中学 编辑:威远中学
点击/评论:17690/0
 

 

三十三载苦心诣,我以我血育新人

——记四川省威远中学特级教师、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   孙义彬

 

                     

   “纵然时光飞逝/难以忘记的是与老师的情谊/和那些共同努力奋斗的日子/永远深深感激老师/教给我们那些终身受用的东西/当我看到鲜花开放/我就想起我的老师/以及他们的辛苦”——闲暇时,孙义彬就爱拉开抽屉,翻看这些来自全国各地和大洋彼岸的信及贺卡。眼前这张卡片,装桢异常精美。淡蓝色的梦幻一般的雪域中,有学生自己画的一群高飞的大雁和一朵正恣意绽放的小花,看着看着,孙老师的眼睛不禁有点模糊了……

   三十三年了,这样真情洋溢的卡片每年都会如雪片一样飞来。三十三年了,他带上各种各样荣誉的花环,县科技拔尖人才、市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师德标兵、全国数学会会员、全国优秀教师……三十三年了,从创办民校到师范任教到驻足于威远中学,他走过的是一条坎坷崎岖的路……

 

         路漫漫,一张白纸苦求索

      在四川省内江偏僻的威远县黄荆沟,大山起伏,绵延不断。品学兼优的孙义彬从小就羡慕、憧憬教师这个伟大的职业。65年高中毕业,第一志愿那栏,他毫不犹豫地填上了北京师范大学。成绩下来了,他欣喜若狂,但这欣喜随即便像潮水一般退去了。因为父亲头上的右派帽子,孙义彬没能等到飞上天空便被折断了理想的翅膀。他不仅被大学拒之门外,就连当一名代课教师也难过政审关。他徘徊在乡间的田埂上,常常望着天空掠过的飞雁发呆。家乡的贫穷落后让他倍感痛苦和压抑,是衣衫褴褛的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点亮了他灰暗的心情。18岁的孙义彬决心在黄荆沟白手起家,创办民校。

      办学校,这对身无分文的一个高中毕业生来说,谈何容易!不解、讥讽和嘲笑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铺天盖地而来。孙义彬没有气馁,他把生活中遭受的这种歧视当作自己最好的老师,他要用自己的坚毅和拼搏,努力实现自己心中渴望的目标。没有教室,就向镇福利社借了五十元,在半山腰买了间破旧的草棚;没有桌凳,就在附近搬石头用石灰砌成石桌石凳;没有学生,就翻山越岭在周围的山区请来了近60名因贫困辍学或成绩差落选的学生;没有教师,他就一人担任了所有课程的教学。为了让学生能上晚自习,他把学生按家住区域分成十多个学习小组,每天下午一下课,便早早地吃了晚饭,盘山绕道为“不同点”的学习小组巡回辅导,深夜才摸黑回家。为了把草棚改成土墙教室,他就利用暑假带着学生步行百多里到荣县、威远、仁寿三县交界的复立乡为石油队筑路来积攒资金。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6510月,黄荆沟半山坡的茅屋里传出了琅琅的读书声。终于,靠自力更生,草棚变成了砖木结构,变成了四间教室、两间办公室。在孙义彬包班教出的、在这里读了两年初中、一年高中的学生李付明提前通过77年高考,成了当地第一名大学生。仅77年、78年、79年,孙义彬就为高等学校输送了六十余名新生。

 

情悠悠,倾注桃李苦为乐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总结孙义彬三十多年来的教育经验,其核心与精华就是一个字:“爱”!

     一个烟雨蒙蒙的冬日下午,因家境贫寒即将辍学的学生陈坤全含泪向老师道别。孙义彬的心一阵颤抖,他当即决定去他家家访。天低云暗,道路泥泞,夜幕降临时,才到这个学生家。孙义彬和陈坤全的父母倾心长谈四个小时,陈的母亲还是摇头:“家里穷,他爸又不管事,实在支撑不下去了……”孙义彬眼里噙着泪花,几乎是在向陈的父母求情了:“困难,我们大家一起克服吧,千万别误了孩子。。。。。。”真情终于打动了这对父母,他们答应了让孩子继续读书。因次日一早有课,孙老师执意要回学校。两位家长眼含热泪送出村口,学生也一路哽咽。迎着刺骨的寒风,打着忽明忽暗的火把,孙义彬和学生在陡峭的悬崖上跌跌撞撞,一路连摸带爬,返校时已是凌晨三点多钟。

在人们心目中,优秀生往往集万般宠爱于一身。而普通生,尤其是后进生却因不能充分享受的阳光雨露而发育不良,精神贫血。深谙师爱真义的孙义彬用他的“反向偏爱”唤醒了一个个“后进生”沉睡、麻木的自尊心,使他们奋发有为。罗四胜是入学时以“坏”闻名的自费生。孙义彬通过仔细观察,决定采用以下“五步曲”教育挽救他:第一步是同他交朋友,千方百计接近他;第二步是用“放大镜”在他身上找闪光点;第三步是让他参加集体活动,用集体的友爱温暖他;第四步是在学习上帮助他,让他上课时不致于“坐飞机”;第五步是当他受到挫折而灰心丧气时,帮助他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进。三年如一日对他浓浓的关切与爱,彻底融化了他心中的坚冰。后来他考上了空军飞行学院,如今已驾驶银鹰翱翔在祖国的蓝天。

孙义彬觉得,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关心在校的学生,还要关心毕业后学生的成长,成为他们终生之友,终生之师。因此,当他们深夜来电话诉说自己生活中的失意时,孙老师会语重心长地劝解他们宽容、豁达地对待;当他们来信倾诉自己事业上的受挫时,孙老师会热情洋溢地鼓励他们直面坎坷的人生。令每一位学生都感动的是无论毕业几年还是几十年,也无论当年的他(她)学业优异还是平平,乍一见面,孙老师都能立刻叫出他(她)的名字。如果不是对每一位学生都倾注了深深的爱,这记忆又怎会如此深刻?

在学生眼里,孙老师是深沉似海的严父,又是耐心细致的慈母;是指点迷津的兄长,又是交心换心的朋友;还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对学生的“病情”了如指掌并能对症下药,及时救护。“每当我奋进时遇到挫折/或者,心头郁结了意外的痛楚/您总是选择发热量最高的语言/来温暖我寂凉的肺腑/并以执拗而强劲的力量催我迈步。——这是一种特殊的混凝剂/有了它/我知识的大厦才格外牢固”——学生陈红千里迢迢寄来的明信片道出了所有学生心声。

作为班主任,孙义彬还特别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外出参观访问、春游野餐、篝火晚会,学生喜闻乐见;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科技活动,学生自己动手,锻炼了能力;书法、美术、摄影、歌舞、乐器等比赛,学生自己主持,丰富了生活,陶冶了情操。“辛勤换来果盈枝”, 孙义彬所带的各界班班风正、学风好,班班被评为校、县、市、省先进班、先进团支部,成为县、市的一面旗帜。

         海无涯,一柄摇橹苦作舟

     加里宁曾说过:“教师一方面要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要像海绵一样吸收东西。”优秀教师“优秀”的原因是能在教学中不断地自我更新。孙义彬正是在教中学,学中教,教学相长,不断进取,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

文革期间,尽管知识无用老九臭,但还想读书的愿望仍时时激励着他如饥似渴地自学。78年,孙义彬虽调到威远县师范学校,但责任感仍驱使他周末又赶回几十里外的牵系了他太多情结的黄荆沟,义务为高79级学生上物理、化学。多学科、高层次的教学任务更促使了他系统、全面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79年底,他参加了南充师范学院的数学函授。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他很多时候无法参加面授,但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84年,孙义彬调到威远中学。常常是一、二节课他在威师上小学、初中课程,三、四节在威中上高中数学,下午在电大上概统、微积分,晚上在威中上两个多钟头的辅导课。等到备完课,改完作业,已是夜深人静。而这时,正是他函授即将毕业的关键时刻。古人“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的故事激励着他,硬是凭着一股“挤”和“钻”的钉子精神,他学完了全部课程。以每科平均九十多分的优异成绩完成了本科函授学业。孙义彬认为,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半,困难之处,正可看作是激励和逼迫。

  几十年来,孙义彬一直坚持教学改革,注意挖掘和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深入浅出、因材施教。如平时练习,他都在同一班级中给出ABC三种不同水平的习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巩固同一概念,理解同一原理。教学中他还渗透现代教学的新观点,编选反映工农业、科技成果和国际信息的应用题,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愉快教学中接受新知识,使学生的思维、推理、运算、应用等数学素质明显提高。前年毕业的高962班邱虹云同学运用数学原理推导研制的“超长焦距镜头”获四川省创造发明一等奖、全国三等奖,后又获清华大学“挑战杯”一等奖,并于九七年十二月在中央电视台一台报道。另一名学生作为四川五名代表之一参加了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该班五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五十名学生统招了大学。其中,数学单科平均成绩超过省平三十多分。

孙义彬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一个个光荣的称号,一本本鲜红的荣誉证书,一枚枚闪光的奖章,是孙义彬心血的结晶,也是各级党政对一个普通教师爱护与关怀的体现。近年来,受省、市教委委托,他曾到隆昌一中、二中及边远的黄家中学,二郎山麓的少数民族地区泸定中学、康定中学讲学献课;曾在广汉、蓬莱等十多所重点中学为一千多名高中数学教师上观摩示范课;曾为涪陵、绵阳等九个地市州和四川师范学院的教师作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与能力专题讲座。967月,他参加了在河北承德举行的全国首次特级教师园丁之家暨工作研讨会,作为发言的六名代表之一,他作了经验交流,受到全国政协、国家教委钱正英、柳斌等领导的亲切接见。专家们这样评价他:“孙义彬先生记忆惊人,他的学术报告和课堂教学表演,充分展示了他对小学、中学、大学数学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娴熟掌握及数理知识的深厚功底,对数学教学的潜心研究,对数学教育的执着追求。”

过度的超劳,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年过半百的孙义彬身患多种疾病。已记不得有多少次他拒绝了医生要他住院治疗的要求,也数不清有多少次,他拔下输液管又硬撑着走上了讲台。

    三十三载苦心作舟,三十三载苦心求索,孙义彬是在用自己的心血浇灌祖国的这些幼苗啊。当看到满园的桃李缤纷天下,当听到学生“谢谢您,我一生最好的老师”这句由衷的话,他又怎能不由衷地微笑!“人生无憾自丰盈”,在这偏远的蜀中山区,孙义彬用他的坚毅与执着,用他的智慧与爱心,在这座永不褪色的历史的丰碑上,刻下了凝练而厚重的三个字:“教师魂”。

 



来源:威远中学  编辑:威远中学
 
 
 
 
 
 
 
 
 
 
 
 
 
 
 
 
COPYRIGHT 2008 威远中学校版权所有 威远中学校8211联合设计制作
地址:四川省威远县严陵镇人民路99号 备案序号:蜀ICP备05013053号 邮政编码:642450
Email:scwyzx926@163.com 联系电话:办公室0832-8242926